主办单位: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
技术支持:大众网
“和往年相比,我今年办酒席节省了一万多元。”家住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李什村的老李头笑容满面地说,“移风易俗好,俺村实行喜事新办十来年了,现在办喜事没啥经济压力。”近年来,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李什村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管、村规民约约束、崇德扬善送福利、表彰大会戴红花等方式,逐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,除陋习、树新风,“移走”人情负担,“易出”良好乡风,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高。
红白理事会 “理”出乡风文明新画卷
闫寺街道李什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于2004年,会长由党支部书记担任,成员由村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等9人组成。红白理事会成立后,对红白事进行了商讨,重新做了规定。21年来,红白理事会根据村民的需求,对红白事执行规定进行了多次调整,并纳入村规民约。
如在过去,村里有人去世,流程烦琐,花费较大。自从推行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后,村里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了丧事办理流程和办理标准,摒弃丧葬陋习,简化治丧程序,村民从去世到安葬,一切从简。
现在,村里谁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都会向理事会申请、报备,理事会及时下发告知书,按照《村规民约》的规格和要求,村民在告知书上签字后,志愿者上门服务。村民在家门口,只需要支付买菜的钱,其他事宜均由红白理事会办理,省心又省力。久而久之,村民们从节俭办事中体会到了实惠,“婚丧事到理事会去办”渐渐成了村民的共识。
村规民约 “约”出文明乡风新气象
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,同时也是村民共同利益的表达机制。李什村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,通过广泛征求党员、群众意见,围绕规范日常行为、维护公共秩序、保障群众权益等方面,修订了内容简单易懂、富有地域特色的村规民约,用村规民约“移走”人情负担,为幸福生活“加码”。
李什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,不仅规范了村民行为,也为村民节省了开支,目前,村民办白事可节省5000元至8000元,办红事可节省8000元至12000元,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,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。
发放福利 “送”出暖民心新篇章
李什村为增强村民凝聚力,弘扬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,近十年来一直延续着中秋节、春节前为村民发放福利的传统。2025年1月25日,李什村网格支部书记李伯山带领村干部将200多箱食用油发放到正在等待的418户村民手中,对于因身体不便等原因不能来到现场领取的,由志愿者亲自送到家中。村里还每年为老党员、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,对于有孩子上学的困难家庭,第一时间捐资助学,真正实现了“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”。
表彰大会 “彰”显榜样力量新高度
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典型示范引领作用,李什村每年召开表彰大会,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,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。通过信用积分排名、网格推荐、综合审定等环节,评选出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“信义之星”“移风易俗文明家庭”等模范典型。同时,举办表彰大会,大会现场给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戴上大红花,颁发表彰证书及电视、洗衣机等实用的大件奖品。通过这种隆重的表彰方式和实实在在的奖品,让村民自觉学典型、做典型、拥典型,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,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。